4月27日,爆出丑聞的范姜終于迎來了阿里的“重罰”。阿里的內部調查小組證實,阿里在2016年投資電子商務的決定與范姜無關;范姜對如涵電子商務以及張大奕所有淘寶和天貓門店的業務活動沒有利益轉移行為。在這一點上,官方的結論似乎是為了迅速解決問題。此后,范姜仍負責淘寶的核心業務。但是,對于如涵來說,如何做好網上紅色電子商務業務還有待解決。據公開信息,如海電子商務成立于2014年,前身為馮敏創立的淘寶店“麗百林”,2015年轉型為如海電子商務,專注于KOL孵化業務。根據天演潮的信息,2019年4月,乳漢控股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募股籌集了1.5億元人民幣。自上市以來,從KOL電子商務起家的魯漢一直想在資本的期待下創造無數的“張大奕”,而創造無數的“張大奕”似乎成了魯漢的一個“詛咒”,一直困擾著他,揮之不去。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汝南努力批量生產“張大奕”。從2016年第二季度到2018年第四季度,汝南的凈紅色營銷費用增加了八倍,2018年第四季度人均凈紅色營銷費用為63萬元。不幸的是,與預期相反,很多錢就像打水漂,沒有第二個“張大奕”。如果你花了這么多錢卻不能培養一個新的科爾,就不難理解損失的原因。根據如涵發布的上一份財務報告,其2017財年的凈虧損為4010萬元;2018年虧損7235萬元(毛利3億元,包括演出費用1億元、營銷費用1.46億元、綜合管理費用1.3億元及其他收入71萬元);2018財年凈虧損為人民幣9000萬元;2019財年前三季度的虧損增加了120%,至5750萬元。魯漢把他手中的簽約網分成三類:頂級KOL、成長KOL和新興KOL。然而,整個公司的運作只能靠紅張大奕頭網的巨額收入來維持。在2017財年、2018財年和2019財年的前三個季度,張大奕個人分別為汝南貢獻了GMV收入的49.6%、51%和44.9%,以及收入的50.8%、52.4%和53.5%。因為頭錨在供應鏈上的議價能力太強,但是對于平臺來說,過度依賴張大奕最終會導致平臺本身的不平衡。該公司過于依賴張大奕,這也給了張大奕一個不同于網紅的身份。2019年4月,汝南電子商務在美國上市,成為中國首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紅電子商務。張大奕也從網絡紅人轉變為高管,成為CMO和股東。偶數
行業資訊
電子商務如何擺脫“KOL詛咒”?
瀏覽:133 時間:202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