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怡
來源|財務
這些天,a股集體興奮,而港股卻沒有閑著。
以7月2日至6日這三個交易日為例,當時a股最令人興奮,恒生指數累計上漲近8%。在1155只中國股票中(包括h股、紅籌股和中國私募),有739只上漲,漲幅驚人。三天內的成交額達3,505港元,這與港股資金流入南方市場密切相關。
7月8日,騰訊收盤上漲逾5%,市值達到5.1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美國集團評論收盤上漲8%,股價創歷史新高;小米上漲近9%,達到2018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阿里、騰訊ADR、網易和京東的美股均創出歷史新高,這在7月9日的港股中有所體現,阿里巴巴的股價當天上漲逾10%。
增幅大嗎?很大。
福利結束了嗎?不,這還不夠。
首先,在興奮之下,恒生指數的納入早在預料之中
當然,港股的興奮不僅受到a股的影響,也是小米、美團和阿里等公司的一個重要刺激因素。
7月9日,恒生指數公司的黃偉雄表示,他已經注意到近年來市場對科技股創新的關注,并對相關股票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將推出相關指數。
黃偉雄指出,普通股選擇成份股需要兩年的上市要求,而且市值足夠大。然而,擁有相同權利但不同權利的阿里巴巴、美團點評(Meituan Review)和小米集團(Xiaomi Group)或第二上市公司,由于市值巨大,即使可能不符合上市時間要求,也可以在8月份被納入成份股選股。
請注意,本次演講有兩個主要信息點!
首先,隨著中國證券交易所的回歸,恒生指數結構可能進入重塑階段,相關股票將進入恒生指數進行選股。第二,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正在研究推出一個與科技創新股相關的指數。
這不僅對阿里、小米和美團有利,對京東和網易的投資者也是一記強心針。對于仍在觀望的中國其它幾十只股票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比如品多多、攜程和百度。
為什么?
首先,我談到包括恒生指數。
從實力來看,香港股市不缺互聯網巨頭。根據恒生綜合指數,互聯網零售業的比重將從2.4%上升至12.5%。在計算恒生指數時,考慮到第二上市公司只計算港股資本的限制,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只考慮同權,兩家公司的總權重不超過5%,單個公司的比例不超過10%,互聯網行業的比例(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點評、小米集團、京東、網易等)。)恒生指數達到15%。
這個比率對恒生指數來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提高港股估值的催化劑,可以吸引更多全球資本進入香港。對于個股來說,它還可以提高股票流動性,吸引主動和被動的資本參與,比如騰訊。
然而,對于阿里巴巴、小米和美團這樣的公司來說,被納入恒指并不意外。早在阿里巴巴第二次在香港上市時,投資者就已經預料到了。
畢竟,在恒生指數的50只成份股中,目前只有一只騰訊代表互聯網科技公司,而登陸香港交易所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數量今后還會增加。如果恒生指數不調整,無疑會進入畸形狀態,不能真正反映市場情況。
5月18日,恒生指數公司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份咨詢報告,顯示91%的受訪者支持將不同權利的公司納入恒生指數,93%的受訪者支持將不同權利的公司納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同時,93%的調查結果支持將二級上市公司納入恒生指數,92%的調查結果支持將二級上市公司納入國有企業指數。在相同股份擁有不同權利的情況下,以計算
據螳螂金融稱,將小米、美團和阿里納入恒生指數對投資者來說并不太意外。除了投資環境和納入恒生指數預期之外,還有第三個原因:——科技股相關創新指數。
這是黃偉雄表達的第二個意思。
二、為什么要科技創新指數?
如果有人參與了網易S (9999)的創新。他們應該還記得6月10日的新聞。第二個交易日收盤后,各大金融媒體紛紛發布消息,稱網易將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
那一天,香港股市如火如荼。投資者認為網易被納入恒生指數,將成為被動跟蹤恒生指數基金的買入目標,同時也將成為港股的普遍目標。a股投資者可以進入市場推高股價。
然而,他立即被打了臉。
恒生指數不同于恒生綜合指數。恒生指數只有50支成份股,而恒生綜合指數的容量是467支。后者的市值可占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市場總值的95%以上。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恒生指數的局限性。截至7月9日,香港共有2510只股票,總市值為64.5萬億港元。恒生指數只是一個狹義指數,只有50只成份股,總市值為22.8萬億港元,約占港股總市值的35%。
恒生指數的成份股大多是金融地產股,占比如此之大,多年來調整幅度很小,主要依靠騰訊、虞舜和盛瑞來支撐科技股。相對于香港交易所的大刀闊斧改革,恒生指數顯示了對科技創新公司的支持,甚至連近年改革的成果也沒有體現出來。
一年到頭住在香港和a股市場的人應該能找到細節。近年來,恒生指數和上證50指數的走勢越來越一致。上證50指數是一個專注于金融、房地產和消費類股的指數。截至7月9日,收盤市值總計21.6萬億元,約占a股總市值的26%。它們是中國的核心資產。每當宏觀環境偏離時,機構不知道買什么股票,股票回報率高,或者當他們采取謹慎的投資策略時,他們喜歡一起購買這些資產。
然而,眾所周知,上交所50指數并不代表a股市場,這讓人們對恒生指數產生了質疑。
正如a股有滬深300、滬深500、滬深800等指數一樣,除了上交所50,香港股市也有很多其他指數,如恒生綜合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以網易為例。上市被列入“信息技術行業”的分類指標,但它也是一個行業指標,沒有我們所說的a股概念分類那么嚴格和相似。
因此,恒生指數不僅迫切需要改變金融和房地產的尷尬事實,還應該解決科技企業的整體問題。
早在6月22日,恒生指數公司就推出了五個新指數,包括恒生滬深港中國500指數、恒生a股聯通中國300指數、恒生滬深港聯通中國新基礎設施指數、恒生國防工業指數和恒生a股國防工業指數。這些指標旨在配合近年來香港與a股的融合,指導市場判斷和投資。
然而,這遠遠不夠。
如上所述,科技股在港股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香港證券交易所未來改革和市場復興的重要方向。簡單而直接地說,恒生指數的容量太小了。想要在“道瓊斯指數”中培育“納斯達克指數”顯然是不現實的。它應該專門為科技股編制一個強勁的指數,讓小米、美團、阿里和京東、
這是黃偉雄表達的真實意思,也是主要科技股飆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在“XXX”下,明星科技股仍有巨大的上漲潛力
話雖如此,有些人可能會問,將——包括在內是否真的如此重要
對于港股而言,市場對“XXX內含”的敏感度主要來自三個因素。首先是恒生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第二,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第三,滬港通。
它們的魅力在于,一旦一只股票成為成份股,它將由機構進行配置。世界上許多大型基金致力于跟蹤指數并購買相應的股指期貨。簡而言之,投資者的涌入有所增加。
以恒生指數為例,一旦阿里巴巴被歸入“股權分置”和“二次上市”兩類公司,這意味著被動投資型ETF基金可以跟蹤它,許多國際機構將增持阿里巴巴-W并提高其股價,而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ETF分享阿里巴巴的投資價值。
在國際市場上,最著名的應該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SCI index),該指數因被歐洲大陸三分之二的基金經理使用而聞名,而北美和亞洲90%以上的機構國際股票資產都受制于該指數。除了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的影響之外,其可比性強、可操作性強、指數結構優秀,已被大多數全球基金用作跟蹤標準。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的每次調整都將成為全球被動投資者資產再配置的風向標。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對港股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以雅高控股過山車為例,這是一部經典的指數翻滾劇。
2019年11月8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 mor 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宣布,雅高控股(Accor Holdings)被選為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這一變動將在11月26日收盤后生效。受此刺激,當天股價飆升了40%以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上漲了兩倍。11月21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 mor 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Company)宣布將暫停上市,因此一天之內股價暴跌98%,投資者瘋狂拋售,從一只怪獸股票變成了一只精靈股票。
甚至以前,例如,恒騰網絡(0136。香港),于2016年11月15日被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其市值在納入的前三個月增長了近70%,但在納入當天(11月15日)卻越來越高,當天增長了29.29%。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只要是一個新興市場被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那一年的股市就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1994年,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被納入印度指數,印度股市上漲了35%。1996年,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被納入臺灣指數和香港指數,其股市分別上漲了48%和37%。1997年,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被納入俄羅斯指數,俄羅斯股市上漲160%。
接下來是香港滬港通。
目前,滬港通共有477個目標,其中包括a股和h股,可以說是港股中質量最好的股票。與滬深300股類似,雖然它不是指數,但它對香港和a股的影響不會輸給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
2015年,a股牛市開始,上證綜指僅在幾個月內就從2400點升至5178點。中國證監會敞開大門,支持基金和保險基金進入滬港通,這直接導致了恒生指數的瘋狂。僅在一個月內,恒生指數就以驚人的速度上漲了4000多點,許多股票在幾個月內完成了a股的上漲。
據螳螂金融統計,截至7月10日,香港滬港通公司持股比例超過10%的有123家,持股比例超過30%的有18家,持股比例最高的是贛豐鋰業,持股比例為55%。
這只是香港滬港通的1.0版本。2020年,內地政府將向粵港澳大灣區提供3600億元融資總額,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支持,明確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臺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這也將有助于保持甚至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以小米(上圖)和美團(下圖)為例,2019年10月28日被納入香港滬港通后,交易量明顯更加活躍,兩者都迎來了股價的拐點。從強度上看,小米的港股占10.29%,而美團的股份
因此,對于網易和京東而言,QDII港股基金將在港股上市初期受益最直接。如果被納入滬港通,香港滬港通基金和滬港深基金也將受益,兩家公司的股價也將得到大幅的底部支撐和提振。
摘要
在這三大因素下,港股(尤其是科技股)的興奮程度也是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納入香港滬港通不同于納入指數。前者的決策權掌握在HKEx和中國證監會手中。
早在6月22日,HKEx總統李小嘉就表示,香港已經解決了中國股票第二次在滬港通上市的問題,內地監管機構也希望看到一些好公司考慮在香港上市。目前,HKEx正繼續與內地交易所合作,以確保這一問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但很難預測其納入滬港通的時間表。
因此,對于“同股不同權”、“第二次上市”的股票,甚至是中國的股票,恒生指數的列入只是一個開始。隨著互聯互通的深入,一大批在香港上市的明星科技股仍需填飽肚子,上行勢頭強勁。
本內容由螳螂金融原創。
僅代表個人意見,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錄、復制或創建鏡像。
有些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所有尚未得到驗證,因此它們不用于商業目的。如果有任何侵權,請聯系我們。
螳螂金融:
泛金融新媒體。
微信10萬曝光《“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造者。
重點關注:新業務(包括直播、短片等大型娛樂)、新營銷、新消費(包括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包括金融技術)、區塊鏈等領域。